本报记者 姜争民 通讯员 靳岩飞
“历经波折,最终在综治中心找到了解决方案,心中的重担终于卸下了!”8月5日,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综治中心内,商户代表康某向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表达了谢意。
7月18日,灞桥区狄寨街道综治中心接到一起某景区未能依约退还200余万元商铺押金的合同纠纷。了解情况后,综治中心迅速响应,主动介入,狄寨街道政法委员和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行动,第一时间陪同商户前往景区核实情况。经过细致调查,确认商户反映的问题属实,而景区方面则因资金紧张,面临短期内无法全额退款的困境。
面对这一棘手问题,综治中心没有止步于简单的信息传递或责任归咎,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解路径,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。7月22日,综治中心组织景区负责人和商户代表进行调解,在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耐心释法说理后,双方从最初的剑拔弩张,逐渐转向理性对话,同意“立即对账,分期退还”的解决方案,最终双方当场签署了押金退还协议。
为确保退款协议得到有效落实,狄寨街道综治中心指派专人负责跟进退款进度,通过电话回访、现场督查等方式,监督景区按照协议约定履行退款义务。截至7月28日,首批押金退款顺利到达21位商户的账户中。“以案释法,以理服人,还在协议的落实中全程进行监督,确保退款及时到位。综治中心的服务真是太好了。”商户代表郭先生对记者说。
狄寨街道综治中心自成立以来,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,整合资源,优化流程,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“一站式”解决机制。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建立矛盾纠纷信息数据库,实现信息的快速收集、分类、分析和共享,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持;吸纳法律专家、心理咨询师、社区志愿者等多领域人才,构建多元化调解团队,针对不同类型纠纷提供专业调解服务;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、紧急程度等因素,实行分级响应,确保小事快办、大事联办,提高处理效率;建立调解效果跟踪评估机制,对调解案件进行回访,收集反馈意见,不断优化调解策略,提升服务质量;结合案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,增强群众法律意识,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,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。
同时,狄寨街道综治中心加强培训,不断提升调解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,以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公正、高效解决。“我们将继续深化资源整合、机制建设与服务创新,致力于打造成为风险预警的前哨阵地、纠纷化解的最终港湾。一方面,进一步加强与法院、司法所、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协作,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强大合力;另一方面,将积极探索‘互联网+综治’新模式,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手段,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智能化水平。”狄寨街道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。